2015年福建廈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
時事熱點:霧霾,該怎么治理
【導語】2014年福建廈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已經告一段落,新的2015年廈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已經開始,意向參加2015年廈門事業單位招考的同學們又要開始新一輪的事業單位備考復習。公職類考試首選機構中公教育廈門分校的小編我,在此整理了2015年時事政治熱點,即可作為廈門事業單位考試時事熱點資料,也可以用于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、面試熱點。希望這些材料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。本篇是2015年福建廈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時事熱點:霧霾,該怎么治理。
時政熱點:(賈康)近年來,“霧霾”問題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危害升級的突出標志。一些霧霾嚴重的城市實施控煤、控車、控油、治污等污染防治措施,確有必要,也有成效,但離實現呼吸上清潔空氣的目標尚遠。而采用車輛限行限購、工廠停工停產等簡單化手段進行治理,不僅容易引發社會矛盾,而且治標不治本。那么,霧霾到底應該怎么治理?
談治理,先要搞清楚霧霾的成因是什么。雖然這還需要大量科研分析,但基本判斷已經可以作出,即明顯與我國國情中如下幾個要點緊密相關:第一,我國約94%的人口聚居于僅占43%左右國土面積的“黑河—騰沖線”(亦稱“胡煥庸線”)的東南方,使能源消耗、環境污染壓力呈現“半壁壓強型”;第二,我國基礎能源主要是國內儲量豐富的煤炭,目前全國電力供應中約80%是需要燒煤的火電,而煤的清潔化使用難度高,大氣污染等負面效應突出;第三,前幾十年,我國在特定發展階段形成了重化工業支撐的超常規、粗放式、外延型快速發展模式,單位GDP能耗系數高,污染因素高度集中而難以有效化解。這些情況可稱為我國能源—環境壓力方面的“三重疊加”,也是在解決霧霾問題中辨證治理、對癥下藥的客觀依據。
在這“三重疊加”中,除了人口分布、自然資源稟賦、發展階段特征等基本上不可選擇的因素,還有可塑性強的制度機制因素,后者存在的缺陷對于霧霾等環境問題的產生難辭其咎。煤、電、油等的價格形成機制以及能源耗用的制度安排存在問題,形成了資源粗放利用的不良傳導鏈條。在“從煤到電”(又會傳導